憤怒是人類情緒系統中最原始的一種,3歲的嬰兒就已經有了憤怒的情緒,他們會通過哭泣的方式表現出來,憤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可是在人類的社會文化中,憤怒往往是被壓制的。然而,憤怒究竟是好是壞? 它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偶爾產生憤怒的情緒也很正常,甚至可能還會產生有益的影響。面對危險時的憤怒可以對壞人有震懾作用,比如當你在公交車上遇到流氓,大聲呵斥對方可以讓對方感到害怕。面對困難時的憤怒可以激發你的斗志,讓你采取行動全力以赴戰勝困難。
但如果一個人經常性憤怒,那么他的人際關系便會時常處于脆弱需要修復的狀態。憤怒的人往往會說出傷人的話語,讓他人感到不被尊重,讓他人感到難以相處。憤怒還會對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身體疾病。
幾乎所有的憤怒,只要你仔細觀察,都可以歸結為兩類原因,一類是我們的內部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一類是我們的外部邊界受到侵犯。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會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比如對尊重,關心,理解,陪伴,支持的需求,當我們希望對方可以滿足自己的這方面的需求,而對方又沒有做到時,憤怒就可能產生。
咨詢師常常把人際邊界比作泡泡,它代表著每個人必備的一種私人生活空間和個人基本生存權利。當我們與他人相戀或互相欣賞時,我們就會愿意把自己的邊界和他人的邊界相融合,和TA共同生活,分享權利。可是,如果當他人強行進入我們的邊界,在我們不允許的情況下強行融合,這時我們的憤怒就會提醒我們,我們的生活邊界受到了損害。
那么我們該如何應對自己的憤怒呢?我們的社會文化似乎偏向于讓我們隱藏和克制自己的憤怒,可是如果憤怒總是受到壓抑,將會逐漸導致人們將憤怒轉化為內心的抑郁,把對他人的攻擊轉化為對自己的攻擊,所以不能壓抑憤怒,而要學會表達和釋放。
當我們開始生氣時,就要盡早表達,不要等生氣轉化為憤怒時,才爆發。選擇健康的方式釋放我們的憤怒,比如跑步,打籃球,拳擊等等,讓心中的負能量流出我們的身體。另外,學會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保護好自己的心理邊界對于減少憤怒的產生也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