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情緒療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T),又稱合理情緒療法,是20世紀50年代由艾利斯(A.Ellis)在美國創立,它是認知療法的一種,因其采用了行為治療的一些方法,故又被稱之為認知行為療法。RET的理論認為,人們的情緒是由人的思維、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們陷入情緒障礙之中。
不合理信念具有三個特征:絕對化的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其中,絕對化要求是指人們以自己的意愿為出發點,對某一事物懷有認為其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的信念,它通常與“必須”,“應該”這類字眼連在一起。如:“我必須獲得成功”,“別人必須很好地對待我”,“生活應該是很容易的”等等。過分概括化:這是一種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維方式的表現。
一方面,表現為對自身的不合理評價。自己做錯了一件事就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導致自責自罪、自卑自棄,從而產生焦慮和抑郁等情緒。另一方面,表現為對他人的不合理評價。別人稍有一點對不住就認為他壞透了,完全否定他人,一味責備他人,從而產生敵意和憤怒等情緒;糟糕至極:這是一種認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發生了,將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場災難的想法。這將導致個體陷入極端不良的情緒體驗如恥辱、自責自罪、焦慮、悲觀、抑郁的惡性循環之中,而難以自拔。
理性情緒療法的治療過程一般分為四個階段:
心理診斷:咨詢師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幫助來訪者理清其所關心的各自問題,將這些問題根據所屬性質和來訪者對它們所產生的情緒反應分類,從其最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入手;
領悟:幫助來訪者認識到自己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表現或癥狀是什么,要尋找造成這些癥狀的個體的非理性信念;
修通:咨詢師主要采用辯論的方法動搖來訪者的非理性信念,使來訪者意識到他的非理性信念是不現實的,不合邏輯的,引導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
再教育:為了進一步幫助來訪者擺脫舊有非理性信念,還要探索是否還存在與本癥狀無關的其它非理性信念,并與之辯論,使來訪者逐漸養成與非理性信念進行辯論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