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時候,一定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才能夠使得心理輔導產生良好效果,否則,可能會對學生造成再次的傷害。那么,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輔導教師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全心投入。輔導教師在心理輔導過程中應當全神貫注,用心地傾聽學生講話,認真觀察其細微的情緒與體態的變化,并做出積極的回應。心理輔導條件下的傾聽不同于一般談話中的傾聽,它要求輔導教師認真地聽對方講話,認同其內心體驗,接受其思維方式,以求設身處地的思考與反饋之功。另外,輔導教師需要運用其言語與體語來表現對學生講述內容的關注與理解,以使學生感到他講的每一句話,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輔導教師的充分重視,藉以加深學生對輔導教師的信任,讓學生愿意敞開心扉,討論自己的心事。
適時沉默。心理輔導既是聽與說的藝術,也是沉默的藝術,沉默可以是尊重與接納的表示,也可以是受導人自我反省的需要。在心理輔導中,沉默一般具有兩個功能:一個是暗示功能;一個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現為對學生的講話及其停頓不做言語回應,以暗示對方繼續講話;后者則通常在學生講述精神創傷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表露時,以沉默來確保其自我宣泄與反省的時間與空間,并表現輔導教師對學生此時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
鼓勵宣泄。學生將累積已久的情緒煩惱與精神苦惱傾訴給輔導教師的過程即是宣泄的過程。通過這種傾訴和宣泄,可給學生帶來極大的精神解脫,使學生感到由衷的舒暢。另外,輔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向自己信任的朋友或家人傾訴,還可以估計學生通過運動,寫日記的健康方式宣泄自己。
分析探討。它是心理輔導的重要環節,其意義在于“幫助學生在解決困難當中認清個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難的方法”。它要求輔導教師在幫助學生認識與思考其當前的困難、挫忻時,多提問題、少加評論;多做啟發、少做說教;多鼓勵對方講話,少講個人意見;多提開放式問題,少提封閉式問題。
行為重塑。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消除其成長中的不良意向與不妥行為,模仿有助于個人成長的積極行為,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輔導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在認識與處理生活中遇到困惑與挫折中所表現出的自我發展與自強自立的意向與行為,并予以適時的鼓勵與支持,以幫助學生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