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盤游戲治療,亦稱箱庭療法,是在治療師的陪伴下,讓來訪者從擺放各種微縮模具(玩具)的架子上自由挑選小模具,擺放在盛有細沙的特制的容器(沙盤)里,創造出一些場景,然后由治療師運用榮格的“心象”理論去分析來訪者的作品。沙盤游戲治療以心理分析之無意識理論為基礎,注重共情與感應,在“沙盤”中發揮原型和象征性的作用,實現心理分析與心理治療的綜合效果,沙盤游戲療法的基本原理如下:
無意識水平的工作:在無意識水平上進行分析與治療,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和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傳統。意識與無意識的分裂與沖突,形成了大部分心理病癥的根源;在治療與分析的過程中溝通無意識,在意識與無意識之間建立貫通的橋梁,進入無意識來化解各種情結,通過無意識來增加與擴充意識自我的容量和承受,也都是沙盤游戲治療的基本考慮。實際上,對于整個心理分析來說,無意識不僅僅是理論,而且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比如,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三大方法”而言,“自由聯想”、“夢的解析”、“移情與暗示”,都與其個體潛意識觀念有著必然的聯系。
象征性分析原理:沙盤游戲治療工作室的特色,主要是兩個沙盤以及分類齊全的沙盤模型,包括各種人物、動物、植物,建筑材料、交通工具以及宗教和文化等造型。而這些沙盤模型,正是象征性的載體。通過那各種形狀的沙盤模型,所要捕捉與把握的就是原型和原型意象的意義。弗洛伊德、榮格和卡爾夫都認為,象征性是無意識的語言或無意識的主要表達方式。因而,在無意識水平上工作的沙盤游戲治療,在很大的程度上正是要分析象征或象征性中所包含的心理和治愈的意義。
感應性的治愈機制:感應是所有心理分析乃至心理治療中的關鍵因素。實際上,感應影響或決定著麥斯麥的催眠術的治療效果,同樣也是弗洛伊德自由聯想以及榮格積極想象方法背后的重要機制。卡爾夫用《易經》的思想來充實其沙盤游戲治療的時侯,也是在發揮其中的感應原理:“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于此。”感應中包含著至誠,至誠如神;有感應就會有轉化,就會有沙盤游戲治療的效果。